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锡彦用真情书写扶贫答卷 [复制链接]

1#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路灯亮了,路也平了,俺老百姓收入高了......”山东省莘县王奉镇前马村村民彭治朝说,“以前村里人出门,总觉得比别人矮三分。现在周边的村民提起俺们村,都要伸出‘大拇指’呢”。

年4月,农行莘县支行副行长张锡彦作为省派第一书记,到前马村开展驻点扶贫工作。20多个月过去了,在这个冀鲁交界、*河故道畔的偏僻“沙窝窝村”,他把使命放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上,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满怀真情书写着脱贫攻坚的答卷。

破*建之题:建强堡垒聚民心

初到前马村,恰好是新任村支部书记上任不足一个月,面对*组织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干群关系较为紧张的局面,张锡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万事开头难。他召开全体*员大会,明晰抓*建、兴产业、惠民生“三步走”工作主线,走出了深思熟虑的第一步。

从摸清村情民意入手,他带领*员逐户上门走访。在54岁的村民彭海生家里,了解到其智障妻子走失,家中1个1岁的儿子和90多岁的老父亲,他毫不犹豫将随身的多元现金交给彭海生。随后,主动联系民*部门,帮助彭海生一家办理了低保,解决了全家基本生活需求。

“人心换人心”。通过访贫问苦,一下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他趁热打铁,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体*员先后到山东省委重建纪念馆、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誓词,落实*员积分管理,切实增强为群众服务责任动力。

*建强则民心聚。在他的引导下,两名打工返村人员自愿递交入*申请书,两名入*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后备干部,村支部工作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纾发展之困:因地制宜兴产业

前马村三面与河北相邻。全村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大多是老、弱、妇、幼。土地沙化严重,缺乏致富门路。

“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造血’产业”,他全力破解发展之困。

一年多来,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万元,新修村水泥路2.4公里,硬化生产路3公里,增打深机井24眼,铺设管灌管道米,将全村亩耕地全部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农用车可直接开到田间地头。

在发展产业上,他针对村民承受能力和种植经验,采取“循序渐进、长短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拱棚种植,建起亩香菜种植基地,搭上现有“莘菜输京”便捷通道,全村年均增收余万元;另一方面,将定向产业扶贫资金集中用于镇里高效集约温室蔬菜大棚等“长线”项目建设,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1万元。

他还充分发挥返乡“能人”带动作用。该村村民彭国顺早年在北京打工,年回村开展“直播带货”,年收入八十多万元。他大力宣传彭国顺夫妇典型,10多个年轻人在彭国顺带领下,尝到了电商创业的“甜头”。

解民生之忧:一枝一叶总关情

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治问题。

“下雨出门两脚泥,夜晚出门一团黑”。张锡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胡同硬化“户户通”项目,硬化路面1.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8盏,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最后一米”的难题。

对贫困户和特殊群体的困难,他更是一刻不放松。为全村6名残疾人全部落实了优待*策,帮助12户困难家庭办理低保,全村63人、25户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着眼精神脱贫,他牵头建设平方米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农闲时节,联系县文旅局、文艺志愿服务队,定期到村里放电影、演大戏,组织“四德”人物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开展“星级文明户”和“美丽庭院”创建,致力将前马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次考试,那么让贫困户顺利脱贫只是考试的上半场,让所有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才是一个完美的答卷。”今后的时间里,张锡彦决心在这张尚未完成的答卷上继续书写出让*和人民满意的答案。(朱沙孙晨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