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路路通马科技原来也有方向 [复制链接]

1#

□卢敦基

在少年和大多数文科人看来,科技的发明,靠的就是天才人物的头脑,如爱因斯坦、海森堡、沃森等人。他们的头脑会突然爆发出天才的奇想,甚至日有所思后在梦中一下解决了关键问题。还有一个观点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是人在把控科技,而非科技在把控人。这个观点在辅导高考作文时好像还挺管用。

但是,这些想法可能都是错的。

凯文·凯利(KevinKelly)的《科技想要什么》,提出的观点把我吓了一大跳。他说:“在所有施加在科技体上的影响因素中,人类心智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且还可能是最弱的一个。”翻译一下,就是说: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人的影响最小。这与囿于习见的我们的想法相去何止千里!

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他的“科技体”概念。科技一般说来代表特定的工具与方法。但在凯文·凯利看来,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我们人类身边有了一个宏大的、遍布全球的、连接极为紧密的科技系统。这个系统不仅以各种硬件的形式存在,如高铁、宇宙飞船、疫苗等等,也以软件的方式存在。有些科技甚至还没有实体。甚至生命本身,有些生命科学家也强调其实质形式包含的能量、信息等无形组织。这个无所不在的科技系统,更酷似复杂的有机体,具有了相当的自主性:自修复、自防御、自维护、对于目标的自控以及改进。科技体确实是人类创建的,但是它自创建之日起跟人类一样也希望自己一直存在下去。

这不是说科技体有自主意识,但是它确有自己的成长方向。

如果以生命的进化来做类比,当能更明白科技体的成长。

生命的进化,奥妙非常。我们如今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记录生命奇观的记录片,觉得其样态千奇百怪,其进化的途径更是匪夷所思。但在生命科学家看来,生命的进化必得遵循两条根本法则:一是几何学和物理学法则的负面限制,使生命的可能性无法越出某个范围。水生动植物的大小,就由水分的物理学原则支配,其重量与尺寸必得遵守一定的比例,如重量1公斤左右则大小在1米左右,1亿公斤在米左右。二是“有关联的基因和代谢途径自组织出的复杂度产生的正面限制,带来少数几种不断重复的新可能性。”比如树木和珊瑚向上展开的枝干,都以生长的数学计算为基础;比如大多数动物的左右对称,能带来更佳的平衡感和遗传密码的有效压缩(只需复制一边的密码)。在正统的进化理论中,进化主要靠随机变异以及由之而面临的适应性,但现在,结构上的必然性也被纳入视野。举例来说,动物用来防御的*刺,就至少进化了十多次:蜘蛛、*貂鱼、蜈蚣、石头鱼、蜜蜂、海葵、雄性鸭嘴兽、水母、蝎子、蛇等等。*刺的反复出现不是因为共同历史,而是共同的生物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的出现与进化,更可以看成一种趋势而非实体。

让我们把眼光重新投回科技,在理解生命的基础上会发现,一些原来难以理解的偶然已经成为了必然。比如科技发明经常会爆出究竟谁是领先的争执:牛顿和莱布尼茨之于微积分,达尔文和华莱士之于进化论,贝尔申请电话的专利比伊莱沙·格雷仅早了3小时,温度计有6个不同的发明家。其实,科技发明不仅仅由于伟人的天才猜想,更由于科技在呼唤:“人,快来吧,我就等你来发现了!”一旦到达了某一步,下一步的发现必然马到成功,虽然成功者没有被天生选定。

科技体是有发展方向的。它不仅仅是人类操控的被动存在。在凯文·凯利看来,科技有着与生命极为相似的发展方向:

1、更有效率;

2、更多机会;

3、更高的曝光率;

4、更高的复杂度;

5、更多样化;

6、更特化;

7、更加无所不在;

8、更高的自由度;

9、更强的共生主义;

10、更美好;

11、更有知觉能力;

12、更有结构;

13、更强的进化能力。

这13条,可能还不全,每一条都值得写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这里就仅仅说一下特化,即满足特定目的的科技。也不用说道理,就说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就可以了:一天,我偶然向本部门的全能女管家讨教家庭小家电问题,没料到她如数家珍,从样式、用途到品牌,马上说的清清楚楚,给我这种不谙杂务的人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厨房内的小家电,以前是没有的,但为了满足人们各种特别的需要,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而且不断壮大的行业。这就是特化!满足人们特定要求的变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人惊喜,也让不少人惶恐。拒绝为外物所役、追求岁月静好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只是作为社会,拒绝科技发展已经完全不可能。即使作为个人,如果不是年老体衰,又有哪个可能安身静好?去年一个脱口秀女星凭着离别北京回铁岭的段子晋级,可说是表露了她的人生理想,但一旦成功成为十佳,便在全国各处频频穿梭。按她今日的红火程度,回到北京或迁至上海也是可以预计的下一步必然。人类社会更是如此。执科技牛耳者,必将更有前景。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必然,今天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实际上是社会与科技的组织与管理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一个更好的科研管理服务体制,应该是当代中国尽力追求的目标罢。(题图由视觉中国提供)

(《科技想要什么》,凯文·凯利著,严丽娟译,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年)

年3月

作者简介:卢敦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