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中药偏方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中药偏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组成:苦参60克,土茯苓50克,蛇床子30克,*柏30克,地肤子30克,时矾0克,五倍子0克,白鲜皮30克,花椒0克,薄荷0克,天仙藤30克,夜交藤30克,钩藤30克。用小型粉碎机加工成粗末备用。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养血润肤。

适应证:湿疹,荨麻疹,药物性皮炎,老年皮肤瘙痒,手足癣,痤疮等。

用法:每用药末50克,用棉布包好,扎紧口,勿使药物处漏,置于开水中浸泡数小时,沥干药袋,取浸液,兑入温水,置于澡盆洗澡或坐浴,亦可将浸泡后,装有中药五倍子、明矾药袋,擦洗疹痒处。每50克浸泡之药可用3日。

方解:皮肤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湿、虫、*,血瘀、血虚等。方中苦参、土茯苓、*柏、一口盅清热燥湿;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花椒杀虫止痒;薄荷、钩藤祛风息风;天仙藤、夜交藤养血润肤通络;明矾、五倍子收涩敛疮。

急性咽喉炎

一位患友赠我医书一本,谓其家世代治喉疾,到他方远离此行。医书名《秘传喉证三十六方》(手抄本),扉页题:“千金难比,教子一技;焚香传汝,塞牖攻之。”书中每方皆详其证治,并附歌诀,首方三根喉癀汤,其歌诀为:“马鞭草同葛蒲根,一两鲜用取其根;再加五钱山豆根,喉癀热痛首三根。”5年来,笔者证诸临床,仅此一方便广收良效,今略举案例,介绍如下。1.急性咽喉炎:本病为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声带的急性炎症。病因可为病*感染、细菌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燥灼热,疼痛,空咽时疼痛加剧,发热,声嘶,咽喉部黏膜充血肿胀,甚则水肿。由于病因多样,表现不一,历代医家冠以“喉风”“喉痹”“喉癀”等名称,传统治疗用散剂、丸剂或汤剂。案例:患者,男,5岁,农民,年3月6口就诊。患者d前突感咽侯疼痛不适,吞咽困难,进食则疼痛加重,继而出现发热,声音沙哑。曾自购“先锋IV”服用,无缓解。查体38.7℃,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悬维垂及软腭轻微水肿,咽后壁可见粘液性分泌物。间接喉镜示:喉上部黏膜充血明显,声带充血。舌红,脉浮数。证属风热喉痹。用三根喉癀汤治之。处方:鲜葛蒲根30g,鲜马鞭草根30g,山豆根15g。水煎,含服,慢咽,每日1剂。剂后,热退,咽喉疼痛减轻。4剂后,咽喉充血水肿消退,发音正常吞咽自如。按:本病临床诊断不难,但应注意是否为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的前期症状,尤其是儿童应特别注意鉴别。应用三根喉癀汤治疗尚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如

高烧者加葛根、石膏;黏膜有出血点者加茜草;疼痛剧烈者加白芷、桔梗、乌梅等。.急性扁桃体炎:本病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发热、咽痛、腭扁桃体肿大、吞咽则咽痛加重、重则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本病属中医学“乳娥”、"喉娥”范畴。案例:患者,男,0岁,农民,00年4月1门就诊。发热,咽痛,伴颌下淋巴肿大d。查体T39.3℃,咽部黏膜充血,双侧扁桃体鲜红肿大,扁桃体表面可见散在星点状白色分泌物

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脉浮数。用三根喉癀汤治之。处方:鲜葛蒲根30g,鲜马鞭草根30g,山豆根15g。水煎,含服,慢咽,每日1剂。剂后,热退,吞咽疼痛缓解。续服用5剂,扁桃体红肿消退,咽痛消失,淋巴结已无肿大压痛。按:急性扁桃体炎应注意与咽白喉、猩红热、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鉴别。病程超过1周者,应注意并发症的产生。临床可随证加减,如热甚者加射干、生栀子;疼痛剧者加白芷、蚤休;伴便秘者加瓜萎仁等。

3.小结:三根喉癀汤乃民间偏方,用药独特,对咽喉急性炎症疗效显著。笔者手头多种喉科古今专著,未见有应用葛蒲根治疗咽喉疾病的记载。葛蒲根为龙舌兰科植物剑麻的根茎,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广泛,易取。功用清凉散*、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多种甾体皂苷。其苷元为海柯皂苷元(hecogenin)、洛柯皂苷元(rocogenin)及绿莲皂苷元(chlorogenin),海柯皂苷元可以用作合成考的松的原料,以生产简体激索药品。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根茎,性味苦、凉。功用清热解*、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苏糖等。山豆根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性味苦、寒。功用清火解*、消肿止痛。诸药配合,清热解*、消肿止痛力强。服用时应含服、慢咽。另外,葛蒲根、马鞭草根以鲜用为佳,如用干品应减量,但疗效次之。

滑膜炎一首方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泽泻30g、*柏15g、赤芍15g、夏枯草0g、透骨草18g、刘寄奴1g、王不留行籽1g、全蝎9g(研末冲服)

(功能)清热解*,祛瘀逐水。

(应用要点)适用于膝关节退变合并滑膜炎。

(制用方法)水煎m1,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6剂,停1天,共服30剂。加减:阴雨寒冷天气关节肿痛加重者加独活15g;经药物治疗肿渐消而疼痛不减者加川牛膝、红花各0g。

治视网膜静脉阻塞妙方

本病为各种原因引起眼络阻塞所致,眼底改变以出血瘀血为主,故治疗时,无论何种证型,除针对病机治疗外,均应适当佐以止血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对眼内有新生血管、机化物形成的,又当佐以软坚散结之法。对眼内反复出血继发绿风内障者,则按绿风内障治疗。辨证选方如下:

1.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菊花钩藤饮加减。珍珠母15g,钩藤1g,菊花1g,川芎6g,生牡蛎15g,*芩10g,白蒺藜10g,白芍9g,夜交藤9g,丹参15g,地龙1g,当归尾1g,茯苓1g,泽泻1g,蒲*1g。

.肝火上炎

治法: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加减。龙胆草1g,柴胡9g,泽泻1g,车前子1g,木通1g,生地9g,当归尾15g,丹参15g,栀子1g,*芩1g,甘草6g,赤芍9g,川芎6g,丹皮9g。

3·气滞血瘀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尾15g,生地9g,桃仁1g,红花1g,枳壳1g,赤芍9g,柴胡9g,甘草3g,桔梗9g,川芎1g,牛膝9g,陈皮1g,丹参0g,路路通1g,侧柏叶9g。

4.痰热阻络

治法:清热祛痰。

方药:温胆汤(《千金方》加减。半夏1g,陈皮15g,茯苓1g,甘草3g,枳实1g,竹茹9g,厚朴1g,薏仁1g,通草9g,石菖蒲15g,丹参0g,*连9g,*芩9g,*柏9g,茅根1g,蒲*1g。

5.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丸(《医宗金鉴》)加减。知母15g,莆柏1g,生地1g,山萸肉1g,山药1g,茯苓15g,泽泻1g,丹皮1g,当归尾1g,丹参15g,毛冬青15g,琥珀9g,郁金9g,川芎6g,白茅根1g。

○本文内容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5月第14卷第5期第79-80页。○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

小编的请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