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紧盯问题补齐短板贵州省思南县抓党建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食补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122/5865896.html

绿树成荫、房屋整齐、村路干净......走进思南县鹦鹉溪镇踏溪村,景点“串串联”,村民“声声笑”,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祥和景象。

当谈及近几年村庄变化时,正在路边田地种地的村民田应礼停下锄头争相说到:“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吃穿不愁,住有保障,喝上了自来水,出门有水泥路,村庄也变靓了,通村路、通组路、入户路都通了,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还住上了小楼房。”

田应礼户2口人,由于女儿远嫁,他和老伴身体不好,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靠平时种种地维持生活。

说起党的好政策,田应礼和老伴表示,过去的踏溪村出门就是坑坑洼洼,粪堆、草堆、垃圾堆“三堆”随处可见,掉坑洼,摔跟头是常事,活动场所窄,没有产业,是脱贫攻坚让他家过上了好日子。

找准“穷根”,开对“药方”。踏溪村的例子只是思南多年前的农村真实画像,面对千差万别的致贫因素,找出短板、补齐短板、缺啥补啥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思南县聚焦难点重点,突出工作重点,补齐脱贫攻坚“三块短板”,做到头脑有方向、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印迹、全心为人民,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见实效,当好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

建好班子,补齐基层党建短板

制度化“治”。制定《思南县村(社区)两委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办法》《思南县发展党员工作问责办法》,实行党员发展闭环管理机制,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制度,把好基层党员队伍源头关、入口关。

选优配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制定“一村一策”整顿提升方案,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量化打分和动态排名机制,实行末位整顿,每年进行集中排查。

对群众满意率低、不能胜任现职、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突出的,坚决排查整顿,开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2个。

标准化“建”。推行“支部+统一规划”,筑牢“主阵地”,“支部+统一机制”,配强“主心骨”,“支部+统一动作”,唱响“主旋律”,启动个村(社区)“五小工程”建设。

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选派深度贫困村党支部书记59人,建立“三量”管理模式,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15个,选派名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

结合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新建各类讲习所个、思想大讲堂个,每月开展讲习2次以上。

创新开展“三学三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脱贫政策,做扶贫先锋、做致富能手、做发展表率)。

产业化“设”。深化农村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上发挥核心作用。

聚焦农村产业革命,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和专业合作社中,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86个,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推行村社村企一体化、“党组织+”模式,深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强化村党组织在各类经济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走好路子,补齐集体经济短板

壮大集体经济,“输血”又“造血”。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立优势清单和贫困村问题清单。

按照“一村一策”制定帮扶规划,全面推进“村社合一”和“村企合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除4个无耕地社区外,实现4个%(%的行政村建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贫困人口参加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村社合一”,%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形成农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提质的良好局面。

先进村帮助贫困村制定柚子、花椒、橙子、油茶等“短平快”现代产业发展规划31个,纳入自身统一规划29个。

加大政策支持,“强筋”又“健骨”。把项目资金注入村集体、折股量化到农户、集中入股到企业,推广“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方式。

印发《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思南县龙头企业认证与管理办法》《思南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和负面清单,完善合作社注销退出制度,分别创建国家、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2家、20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

集中发展生态茶、生态畜牧、优质蔬果(菌)、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30.17万亩,发展生态茶18.7万亩、优质水果10.21万亩、中药材10.31万亩、油茶6.5万亩。深入实施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实施退耕还林19.12万亩。

做大示范创建,“塑魂”又“铸魂”。广泛开展高效轮作、立体种植、标准化种植示范,推行产业基地即用示范基地、就业基地、实训基地“一地三用”,算好经济账,引导群众转观念,变“要我种”为“我要种”。

全面推行“党组织+龙头产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对有思想顾虑、行动迟疑的,通过资金、资源、资产入股和劳务合作等方式引导群众投身产业革命。

截至目前,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创建,涌现了塘头镇青杠坝村、邵家桥镇渔溪沟等一大批年收入过万元的示范性村社。

打好底子,补齐基础保障短板

基础设施“大提升”。农村公路“组组通”,组组通上水泥路、户户通上硬化路,全县30户以上村民组公路通畅率达%。

安全饮水“户户用”,按照“抓水利、补短板、惠民生、促发展”的理念,以水利扶贫三年行动为契机,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上、长受益”的目标,聚焦“供水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个达标,全面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实施水利扶贫工程,建设大水网工程、独立水源集中供水工程、分散供水工程、小水窖工程。

探索治水模式,基本形成“公司+用水户协会+用水户”相结合的“以水养水”分级管理模式,有效破解水源不稳定、水质无保障、水利设施运营不可持续等用水难题,探索出一条“建管养用一体化”的城乡供水新路径。

电力保障“全覆盖”,户户用上照明电、村村通上动力电,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电网覆盖率达%。

通讯信号“家家有”,行政村兆光纤接入能力达%,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信号覆盖率达90%,实施多彩贵州“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行政村多彩贵州“广电云”信号开通率达%。

教育教学“大升级”。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办理入学转学手续,全力确保“上得起学”。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建成各类学校所,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全力确保“上得好学”。

严格落实“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按照省控辍保学“五四”措施、《控辍保学劝返复学工作指南二十条》和《预防未成年学生早婚法治教育工作五条》等措施,建立“3+1”劝返、动态监管责任机制,确保控辍保学动态“清零”不反弹。

公共医疗“大改善”。保障群众病有所医,促“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转型。调整充实了大病专项救治专家组,按照“四定两加强”工作原则开展大病专项救治,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

制定《县域内住院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落实县域内免交住院押金、“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出院结账单“一单清”等措施,保障群众病有所诊,实现常见病和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通过电子转诊、电话转诊等优化经办流程,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均设有医疗机构与合格医务人员为搬迁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跑腿”“垫资”问题。

按照1名县级医生+1名乡镇卫生院医生+1名村医的方式,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常住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签尽签要求及“签约必须见面,见面必须服务”的原则开展签约、履约服务。

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帮到点上,才能拔掉“穷根”,扶到根上,才能摘掉“穷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思南战法”之补齐短板行动,谱写了勠力同心、共同追梦的时代壮歌。

通讯员 沈登芳

编辑江佳佳

编审朱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