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好路子”挖断“穷根子”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驻金安村帮扶工作纪实
扶贫点简介
对口地点:岳阳市平江县三阳乡金安村
帮扶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脱贫档案:
金安村年由三村合并,现下辖32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村干部6名,*员52名;村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林地面积亩。金安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耕地资源匮乏、病患人员多,一只只“拦路虎”,让这里的脱贫致富路充满坎坷。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年4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驻村扶贫工作队根据省委省*府的安排,来到了金安村,誓言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3年脱贫帮困工作,金安村共脱贫户人,未脱贫的5户7人全部实施*策兜底。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金原
4月28日,平江县金安村贫困户余曙光家中又迎来了省城的“亲戚”——省生态环境厅*组书记、厅长邓立佳。
(邓立佳在金安村产业合作社葡萄园和蓝莓园基地考察。)
“最近怎么样,生活过得好不好啊?”一进家门,邓立佳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嘘寒问暖,关切询问他们的近况,详细了解他们的健康、收入、子女就学就业等情况。
余曙光一边展示孩子们贴满整面墙的奖状,一边介绍家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边感谢共产*的恩情。邓立佳非常高兴,对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十分赞赏,“有技术、有志气,勤劳肯干,是脱贫路上的典型”。
邓立佳一行此次前往金安村,除了看望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还实地调研驻村扶贫工作,并出席环保企业扶贫捐赠仪式暨脱贫攻坚工作会。扶贫工作队入村三年来,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昔日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悄然发生巨变。
路通了,水有了,新房盖起来了
“以前金安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塑胶管放在溪水中,利用高度差将溪水引入家里。省生态环境厅扶贫工作队进驻后,在村里修了三座水坝,现在户户有自来水喝。”63岁的残疾村民余明生谈及村里生活条件的变化,感慨万千。
余明生独自一人生活,右手因痛风严重肿涨变形,失去了劳动能力。在工作队来村里之前,由于金安村每年有近四个月的枯水期,包含余明生在内的大部分群众饮水十分困难,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到几里外的山里去挑。“因为取水不便,枯水期时很多村民家里基本生活用水都难,不少村民一个星期才洗个澡。”
省生态环境厅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斌介绍,除了缺水,“泥泞路、断头路”也是困扰金安村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以前当地的山路不仅坑坑洼洼,而且狭窄多急弯,每逢大雨道路泥泞不堪,机动车难以通行,给村民出行带来较大困难,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年4月对口帮扶金安村后,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组*治站位高,扶贫措施硬,成立以厅*组书记、厅长为组长,其他厅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扶贫工作计划实施,坚持每半年一研究,每季度一调度,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扶贫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户。他们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精准脱贫攻坚战两大战场上顽强拼搏,展现了湖南生态环保铁*风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扶贫要找准“靶心”才能赢得民心。为切实回应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忧心事”,三年来,在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支持和驻金安村扶贫工作队的推动下,共帮助村级硬化道路10余公里,新建3个安全饮水水坝,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全村群众的出行和饮水问题。目前,全村户群众家家户户接通了村水坝自来水,全村群众久盼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年中,工作队还帮助大力改造农田水利、安居工程、民生福祉等基础设施:新建和疏浚沟渠余米,新建水坝等水利设施22处;架设路灯盏;建设村级组织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广场、村民活动中心等;并通过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危房改造等方式解决了78户安全住房困难。
一户一策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在驻村扶贫一线默默耕耘多年、曾成功带领2个贫困村悉数脱贫的刘斌深知,要帮助金安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关键。
刘斌带领扶贫工作队进驻金安村后,对全村村民挨家挨户走访,一一记录,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为他们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在积极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和村民生活条件的同时,工作队立足当地山多地少,农业产业发展难的困境,在村级原有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对接社会企业,引进葡萄、猕猴桃、蓝莓等特色水果种植亩,并建立起“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股可入、有利可获”。
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工作队始终注重“造血式”扶贫,坚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逐户逐人常态宣讲扶贫*策,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全靠*的*策好,致富要靠自己加油干”的意识,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努力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同奔康”。三年来,共邀请农技专家10余次来村开展培训,多人次参训,受训群众大多学到了“一技之长”,并能及时将所学所获转化为生产力,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在扶贫队的帮扶下村里的养鸡事业越来越红火。)
金安村塘源组村民陈碧资由于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缺乏自主生产能力,家中半亩水田的流转费用和*府发放的低保金、残疾人补助金,就是他和母亲几乎所有的收入来源;位于山沟中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也住得提心吊胆。用他的话说,以前还要为一日三餐发愁,小康致富想都不敢想。
陈碧资一家的生活状况在扶贫队驻村以后很快得到了改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年10月他和母亲从山沟里搬了出来,住进位于村主干道附近的安置房中。省生态环境厅等后盾单位积极募捐,垫付新房家具及生活用品购置费用,像陈碧资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住进了安全又漂亮的新房子。
针对陈碧资劳动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扶贫队大力推行“种养加”家庭产业扶贫项目,支持他养起小牛,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通过公益岗位招聘,陈碧资当上了村里的生态环保员,协助巡山、防火和数据统计等工作开展。家里有产业、家门口就业,陈碧资现在一年收入有将近2万元,22户“陈碧资们”顺利成为脱贫队伍中的一员。
与陈碧资同组的村民陈柏清同样因残致贫,早年有外出务工经验的他,年回乡后就干起了养鸡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养鸡场还一度负债经营。扶贫队驻村后,陈柏清的养鸡产业成为重点扶持对象,资金帮扶、消费扶贫、推荐参加展销会,通过*策扶持和市场的洗礼,他的养鸡事业越来越红火。目前,占地20亩、规划养殖10万羽的新养殖基地已经破土动工。陈柏清说,下一步他的愿望,除了做大做强金安养鸡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就是遇见另一半,争取早日脱单。
健康扶贫金安村重新焕发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占总贫困人口的40%以上,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一旦有人身患重大疾病,脱贫致富便遥不可及。因此,医疗扶贫也成为扶贫工作中最大的难点之一。
在金安村的贫困人口中,严重病残人员就有54人,因伤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有23人。可以说,因病致贫是金安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省生态环境厅驻金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斌看来,治好一个病人,就等于帮助一个家庭脱离苦海,有健康的身体,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此前几年驻村扶贫的经历,给了他全力开展健康扶贫极大的信心。
医院看病,大部分村民都有畏难情绪,他们害怕弄不懂繁琐的就医流程,更担心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
“如果说重病患者是农村贫困户中的弱势群体,那么精神病患者可以说是弱势中的弱势,如果他们的病情能得到控制,生活能够自理,这个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就能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脱贫脱困。”在金安村的病残人员中,精神病患者有将近20人,扶贫工作队首先将健康扶贫工作重点集中在精神病患者身上。
年,扶贫队在完成精神病患者入户调查后,医院、医院及平江、医院,经过评估后,多批次组织含精神病患者在内的贫困病患进行治疗。
截至目前,已经有4人基本痊愈,并在成功就业后靠个人劳动收入成功脱贫摘帽;另有15人症状明显改善,并可以从事一定强度的劳动。
身患心脏病的凌炳根,由于劳动能力受限,生活一度困难。年,在扶贫队的帮助下,凌炳根在湖南中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并成功康复。虽然不能再干重活,但是靠养鸡,凌炳根每年就能赚两三万元,同时生态护林员岗位每年还有一万元补助。凌炳根坦言,虽已年过花甲,但越活越有希望。
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年初,医院在平江县的首个远程医疗点在金安村成立。自此,金安村村民在家门口,医院专家诊断服务。从因病致贫到远程医疗,对金安村村民来说,他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记者手记
刘队长的“绣花功”
年底,金安村正式“摘帽”,脱贫不脱*策,刘斌依然坚守在一线驻村工作。8年驻村扶贫,3个帮扶贫困村悉数脱贫,刘斌和他带领的省生态环境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可以称得上是一支“扶贫铁*”。
扶贫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贫困户的识别、帮扶、退出,可以说每一版块都不简单轻松。虽然扶贫工作任务艰巨,但是要做好却需要十分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手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绣花功夫”。
“刘队长责任心特强,全村户贫困户,没有哪一户他不熟。”在金安村村支书陈丘林眼里,转业干部刘斌在工作中始终传承着部队里“办法总比问题多”的优良作风。
20多年来,刘斌将*人的血性,凝结成了处理问题各个击破、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在金安村短短两年多时间,刘斌带领的扶贫工作队就交出了一份“绣花般”精细的扶贫答卷:户户通水泥路,解决出行问题;建水库,解决千人安全饮水问题;建好安置房,还给安置户配备了面积不大却很实用的菜土,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设置生态护林员和生态环保员等公益岗位;为贫困户架设路灯盏,亮化道路,打通了村民安全出行最后一公里。
由于驻村扶贫,刘斌年逾四十才诞下千金。“抱着孩子的时候,觉得我就是她的全世界。我想成为女儿的榜样,让她知道爸爸抗洪抢险时是英雄,做扶贫工作也尽心尽力,不忘初心,无怨无悔。”
[责编:肖静]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