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地名演变四川资阳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复制链接]

1#

资阳,四川省地级市,古代资州下辖的资阳郡,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公元前年西汉时期置县,后设州、郡,已有多年的建制史。年前,古老的“资阳人”开启了四川人类文明史,本文将探讨资阳历史时期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战国蜀郡

先秦时期,四川盆地属巴蜀之地。战国中期,秦国趁巴蜀交战之际,派兵南下消灭了巴蜀*权,并设置郡县,将此地纳入了秦帝国的版图。

秦代蜀郡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国将郡县制推广到了全国地区,秦代时,资阳属蜀郡。

西汉益州犍为郡资中

秦朝的迅速灭亡一方面与秦朝的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也是因为六国旧贵族的势力依旧强大。西汉王朝建立后,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同时也认为部分地区存在诸侯国的必要性,因而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西汉中期之后,在郡县以上设置州牧(刺史部),用以监察地方官员,后逐渐演变为郡县以上的**机关。资阳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地名资中。

东汉益州犍为郡

东汉时期,行*区划与西汉基本相同,依旧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但州牧(刺史部)已成为常设机构,地方势力逐渐膨胀。资阳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

蜀汉益州犍为郡

*巾起义之后,地方州牧长官与豪强地主趁机招募*队,起义失败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陷入了长期的*阀混战局面。三国时期,益州之地属三国中势力最为弱小的蜀汉*权。资阳仍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

西晋益州犍为郡

三国后期,长期维持同盟关系的东吴与蜀汉*权相继衰落,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瓦解,统一趋势再次出现。在曹魏消灭蜀汉*权后,西晋又取代了曹魏,渡江灭吴再次实现统一。资阳属益州刺史部犍为郡,地名仍为资中。

南齐益州资中

在完成统一之后,西晋朝*迅速走向腐败,司马炎志得意满,重新实行分封,并且允许诸侯国拥有数量相当的*队,贵族炫富攀比,生活腐化。国家很快陷入了动乱,“八王之乱”之后,西晋*权在少数民族的起义中走向灭亡。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权更替频繁,行*区划也相对混乱,南齐时,资阳属益州,地名资中。

隋资阳郡资阳

南北朝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对抗,南朝在经历一系列*权更替后,因为各种原因错失了统一的机会,“侯景之乱”后南朝彻底衰落。而北魏在分裂之后,东西经过长期的竞争,西魏(北周)集团逐渐崛起,掌握了主动权。隋朝取代北周之后,渡江灭陈,再次实现了国家统一。为了削弱地方势力,避免东汉末年以来*阀割据的情况,隋朝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资阳属资阳郡,地名资阳。

唐剑南道资州

唐朝建立后,在隋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设道级行*区,实行道、州、县行*区划。并在部分地区设置都督府与节度使,掌管地方**大权,地方势力再次膨胀,构成对中央的威胁。资阳属岭南道资州,地名资阳。

北宋梓州路资州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了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特别是五代十国以来武将专权,*权频繁更替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行*上,北宋实行路、州、县行*模式,大大削弱了地方*事与财*实力。资阳属梓州路,资州。

南宋潼川府路资州

南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的领土被金朝占领,以南地区行*区划与北宋时期基本相同。资阳属潼川府路,资州,地名资阳。

元四川成都路

元朝建立后,在继承了两宋行*区划的基础上,开始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资阳属四川行省,成都路。

明四川成都府资阳

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行中书省改称为承宣布*使司,但民间依旧习惯称之为行省。资阳属四川承宣布*使司,成都府,地名资阳。

清四川资州

清代建立后,大部分制度都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在地方行*上,清代对明朝的行省边界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基本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资阳属四川承宣布*使司,资州。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