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生如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路 [复制链接]

1#
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018/4275471.html

对联在百家号的领域划分中属于文化类,属于文学作品中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汉学特色。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关于对联出现的年代,有多种说法: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桃符”本是旧时挂在大门上用以压邪的桃木板,上面画有神荼、郁垒二神或题着二神名字。据史料记载,后蜀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心血来潮,命令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写好一幅,孟昶均不满意。于是他亲自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用文字记载在“桃符板”上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北宋*治家王安石在七言绝句《元日》中,描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春节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中,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桃符”成为春联的别称。

有历史文物佐证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但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还是朝野适宜的文化,文人雅士为称「楹联」,村野百娃俗称「对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一般不需要押韵,所以文化水平不高者也常常乐在其中,而且不乏佳对。甚至通过对联招亲成功的也不在少数,使得对联也成为趣联。

比如晚清的中兴之臣左宗棠就是通过对联招亲成功的。

为了完成自己成家立业的为人子为人臣的人生目标,同时获得岳丈的财力支持,左宗棠决定“倒插门”,求娶湘潭一位周姓人家的女儿周诒端。

周小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世家,求娶之人自然也络绎不绝,周父周母遂决定用对联招亲的方法为女儿挑选一位良婿。

周母是闻名当地的女诗人,左宗棠气宇轩昂的外表首先就博得了她的好感,便当仁不让做了女儿挑婿的主考官。

周夫人出上联“鸿是江边雁”,左宗棠巧用“蚕为天下虫”妙对,博得了复试的机会。

周夫人再出上联:“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左宗棠立刻对出下联:“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

周夫人遂觉此人机敏,文采亦尚佳,心中中意左宗棠。而周小姐在旁观之,亦十分倾心,芳心暗许,翌年,左宗棠成功求娶周小姐。

对联的作用很广,从古到今无论结婚、开业、祝寿等喜事、丧事,言志、劝勉等都喜欢用对联来表达感情。春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现在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我以武汉地名为上联,求才子佳人巧对下联:人生如路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路路通达

请赐下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