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楚风作家散文天地邱海月鞋子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总第期

立足楚地面向全球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纯文学期刊《楚风作家》是全国文学品牌读物。它以“不厚名人,推崇新人,以作品说话”为宗旨,高端、大气、精美、厚重。它是作家文采展示的百花园地,有看点、有亮点。一刊在手,精彩纷呈。我们将立足楚地、面向全球,力推文艺原创精品,倾力将《楚风作家》打造成鲜活的文艺现场、超拔的精神高地。请各位读者继续关心支持《楚风作家》!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文艺生活!

《楚风作家》杂志社顾问:(排名不分先后)

叶辛贾平凹谭谈孙武臣梁瑞郴聂鑫森

社长、主编:王真波

执行社长:沈国威

执行主编:吴洪

副主编:陈乐

运营总监:沈国威(兼)

法律顾问:朱艳萍(法律专家)

而频道

鞋子

文/邱海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要行走,免不了穿鞋。衣裤鞋帽,鞋子虽然占人们服饰装扮、遮体御寒的微小部分,而且始终处于不引人注目并被人踩在脚下,永远被人利用的“最底层”,但其作用非同小可。鞋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只要能走路,谁都少不了穿鞋子,所以说鞋子的重要性可以跟每天的吃喝拉撒相提并论。“它忍辱负重,从不跟高高在上的帽子评头论足,争一高低。”


  鞋子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到底起源于哪个朝代,我无从考证,但历史表明,我国不仅是服装文明古国,也是制造鞋业的文明古国。从原始社会用树叶充当衣服遮体,随之用骨针穿制兽皮衣服的同时也穿制兽皮鞋子,用以护脚。可见,人类文明的历史有多长,鞋子起源的历史也就有多长。

我的母亲,很会做鞋子。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往你脚上一比划,做出来的鞋子包你称心合脚。因此,邻里大妈大婶,尤其是刚娶进门不久的小媳妇们,不但为了让家人们穿上合脚舒适的鞋子,也是想大显身手。总喜欢往我家跑,请我母亲用纸剪几个鞋样带回家去照着做。不管农忙闲季,母亲从不推辞,总不会让她们扫兴而归。但做鞋子工艺复杂,不会只有剪个纸样就能完事这么简单,总有些人悟性不高,做出来的鞋子走了样,比如鞋口歪了,鞋绑拼接的缝和鞋跟不规中,穿着不但影响美观,还难受。妈妈总是耐心的教她们,每次叫她们取走纸样时,心里想着,“再不行只能把自己的手也让她们带走了。”记忆里,妈妈还忙里抽空,给村上的一位孤寡老人做鞋,让她每当过年时也能穿上新鞋子,使这个空巢里也增添点温暖。

俗话说的好,冷暖自知,鞋子舒不舒服也只有自知。母亲做鞋不仅合脚舒适,而且花样繁多。小到刚满月的婴儿鞋,也就是“豆荚壳”那么大的软底软面鞋,还有蚌壳棉鞋、松紧鞋、搭袢鞋、方口鞋、园口鞋、船鞋......每到冬天空闲时,我家廊檐下东一对,西一簇坐满了做鞋子的人,一边晒太阳闲聊,一边做鞋子,她们左手握着鞋底,右手捏着针线,鞋底翻来覆去伴随着针线的上下穿梭。为了纳底松滑不费劲,看着妈妈随手把针往头上一擦,然后往鞋底上一按,用手把针一拔、线一抽一拉、再用力一扭,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啊,廊檐下充满着闲情逸致和温情的闲谈声。

冬天的*昏,我们姐弟几个围着洋油灯做作业,妈妈在一旁纳鞋底,做鞋绑,她每次都要熬到深更半夜。不经意间看到她累的眼皮都抬不起来,不小心针线滑落顶针,一下把“瞌睡虫”都吓跑了,只看见她在手指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擦去鲜血后继续纳底。随着母亲手中的线渐渐地变短,新年也慢慢临近。一针一线,惯穿着心酸甘甜;一针一线,凝结着母爱一片。过年,无论那时条件多么的艰苦,大年初一母亲总会变着戏法一样,让我们姐弟几个穿上新衣服,当然少不了新鞋子喽。

在我豆蔻年华时,我看着两个姐姐都跟着母亲学做鞋子。母亲常说:女孩子要好好学针线活,长大后找对象了,一定要亲手给未婚夫纳制一双鞋子,不然嫁到婆家被人家瞧不起的。可我从来不在意这些,只觉得学做鞋子,实在是趣味十足还带有艺术。在我及笄之年,偶尔静下心来时,也暗暗地想着,我是不是也该跟她们一起学做鞋子,万一长大了也遇上心仪的人呢?羞口难开,于是,常常以乐意为母亲做鞋子帮忙打个下手,帮个小忙为由,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学着。

一双鞋子从开始到成品,大约需要5个环节来完成,剪纸样、糊门布、纳鞋底、做鞋绑、最后把鞋绑和鞋底用手工针线缝合起来,“一艘小船”就造好了。


  那时候,母亲经常把破了的床单,不能再补的衣裤,一件件一块块拆洗干净后备用。在锅里把水烧的微开,仿佛无数颗真珠在水里舞动似的,这时一手抓起一把面粉,让面粉流淌于指间轻轻撒下水里,一手拿着筷子顺时慢慢地在水里搅动,面糊一般像勾芡一样的厚度恰到好处。然后,在布堆里挑选2块大一点的,差不多形状的布料,一块打底,用面糊浸透,糊在门板上,再把一块块小一点的布平整的依次糊上压平,直到需要的厚度,上面再盖上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大布料糊上按实,这样里面的碎片布料就起到了保护作用,等风吹晾干后,取下来用蜡烛蒂把整块门布打上蜡,纳底时就松滑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妈妈想放手让我们姐妹大显身手,看看是否真的学会。我们先把母亲事先准备好的鞋样用针线钉在门布上,然后“照样画葫芦”对称把它们剪下几对,为了美观,一般都用白色斜布条包边,如果偷懒做成毛底,就用一层滚好边的门布,上面用布角碎料平整的铺上,起码一公分厚,然后用一整块正斜的白色布料铺在上面,便于纳底对格,先用布条把两端捆起来固定,接下去延着门布的形状一针一线纳一圈后,再从鞋底头上开始排针,间距半公分左右,下一行的落脚点是两针中间,上下左右的距里基本相等,这样纳出来的鞋底路路通无死角,这叫毛底。之前妈妈做给我们穿的时候,谁也不嫌弃毛底粗糙,现在既然妈妈放手考验我们,姐妹几个一致认为把平时学到的经验利用起来,试试其他款式的做法。先剪三对门布两层用白色的斜布条滚边,然后三层合起来固定后,为了让纳底更方便破花,上面包上一层正斜的白布,布料比门布宽出差不多一公分,修剪好,把四圈超出的布料?进两层门布中间,然后跟毛底的步骤一样纳底,这样完工的鞋底叫三包底。纳好的鞋底侧看活像是一层层“云片糕”,特别漂亮。


  接下来做鞋绑,一般选料黑色*贡尼,或者平时做衣裤多出来的尼料,厚度三层。先把面子和中间层用浆糊粘合起来压实,照纸样剪下来,剪的时候后跟要有个轻斜度,上窄下宽,便于走路拐脚,再把里子粘合上,其中后跟一边的里子布要比面子长出两公分半左右,便于掩盖拼接的缝。鞋绑跟鞋底衔接处同样用白色斜条滚边,鞋口用黑色专用布条滚边。防止走样,先把鞋绑鞋底两头归中固定,然后用来回勾针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大功就告成了!妈妈看了翘起了大拇指,对我们姐妹几个赞叹不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己做鞋子穿的活儿,一直陪伴到我结婚生娃后。随着改革开放,全国各地的鞋业厂家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人们的经济水平也逐渐提高。从那时起我也紧跟潮流,穿皮鞋、买球鞋,慢慢地适应自己。把老早囤起来的新鞋子压在箱底。但我始终不舍的扔掉,夏季拿出来晒晒看看,时不时拿出一双在家里穿穿特别的舒服,特别的温暖,无论怎样的品牌都无法跟它比“媲美”。因为它蕴藏着母爱和姐妹之情;蕴藏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蕴藏着乡里乡亲的情深;蕴藏着时代的变迁......

??点击切换更多

END

作者简

邱海月:

女,浙江海宁人。爱看书,喜欢在文字中寻找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曾在《楚风作家》期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