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疆乌鲁木齐,一座正在ldquo消失 [复制链接]

1#
中医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9/5608545.html
点击上方蓝色字
  年,河滩公路路口,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夏利”车和代表乌鲁木齐的雕塑“饮水马”最让老一辈人记忆深刻。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

年的乌鲁木齐火车站,主楼民族风情浓郁,但是人流量似乎不大。

*医科大学

鯉鱼山脚下的*医学院是*医学的最高学府,有许多教授名医来自内地

*大学

*大学(南粱三甪卑)是*最高学府,位于我们当年修建的红卫兵水库旁

*农业大学

新彊农业最高学府……八一农学院乌鲁木齐八楼(昆侖宾馆)是文革前最高的建筑南门体育场南门新华书店自治区博物馆红旗路市场(百花村)乌鲁木齐机场

乌鲁木齐木制观光车,你坐过吗?

当时的“大通道”有十几米长,最多的时候一趟能拉00名乘客,成为当时的公交主力。

人民电影院(小十字)是我们学生时代看电影的地方,离北门步行五分钟老乌鲁木齐第一中学校内宿舍,当时一中在北门解放路路东的高台上,侧面与健康巷相邻,校内只有两座楼房,教师都是一流的

消失的味道...

乌鲁木齐人爱吃的高粱饴。过年过节少不了拿来招待客人的糖果,而如今吃糖的人都越来越少了...

乌鲁木齐人爱吃的榆钱。每年一到春天,满树都是,却少有人去采摘,做成美食了。

乌鲁木齐人夏天最喜欢的冰棍,天气太热,来一根冰棍是最享受的事了,现在已经被各种口味的雪糕代替。

消失的职业...

爆炒米花

▲爆炒米花的人,印象中都会是个老头,只要老头一开始生炉子,小孩就开始骚动兴奋起来。“炒米花响喽!”这场景,无论谁看着都觉得温馨、快活、祥和。

弹棉花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现在弹棉花的越来越少了。

老式理发师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那个时候剪头发真的就只是剪头发,不像现在的理发店办会员卡、积分有礼...那时候全靠一张熟脸,一双巧手,来的都是老客。

修鞋匠

▲路边的修鞋铺,和繁华的现代都市,和快速的机械化时代如此不同,它们的存在是一个城市的怀旧,也是上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回响。

补锅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

消失的声音...

收废品啦

▲纸盒子、废瓶子。在小时候,大街小巷里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叫喊声音,那时候收破烂的大叔都是那么亲切,如今,你又有多久没听到过这样的声音呢?

收头发啦

▲至今仍能想到那种吆喝声音,听好多遍才能听清...

卖西瓜啦

▲夏天的西瓜两三毛一公斤,商贩开着拖拉机,街头小巷的转着,吆喝着...

消失的童年...

坐单车

▲出行时,一家子一辆车,凤凰自行车,老爸骑,孩子坐前面横杆,老妈在后座抱着老爸,提醒孩子要抓紧车头。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坐在车里,早已没有了那时候的感觉...

听磁带

▲在数码产品垄断音像领域的今天,很难再看到有人放磁带听歌了。不过,对于成长于八十年代的青年来说,这些是他与那个年代割舍不断的牵系。

弹弹珠

翻花绳

跳房子

拍画片

住集体宿舍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现在的空调四人间,冬暖夏凉,感情确不如那时候纯真。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乌鲁木齐,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乌鲁木齐,我一直深爱着的城市

乌鲁木齐,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还有我想对乌鲁木齐说

我已经离不开你了!

点击图片查看*旅行线路

最专业的*旅游资讯媒体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