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的茄苪村,是历史文化悠久的革命老区,也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茄苪村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凝心聚力,破解党建困局,将村庄的红色资源、区位优势等充分运用起来,利用浓厚的人文历史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使村庄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从此踏上了小康发展的道路。
强建党支部当好领头羊
年,我从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被派往茄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到茄苪村,就有村民向我反映“村委不管事,村庄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茄苪村连会都开不起来,一开会大家就吵个不停,直到散场,还能干成什么事?”面对这些问题,我心如针扎,夜不能寐。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逐个解决问题,让老百姓生活变个样。
牵牛先牵牛鼻子,解决问题要先抓准主要问题。经过走访调研,我发现影响这个村发展最主要问题就是村党支部的建设问题,党支部新老干部不和,内耗严重,村民发展思想不解放,干群矛盾越积越多,由此村支部工作陷入了僵局。
基于此,我与每一个村党支部成员深入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困惑,和他们一起分析村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商讨村庄发展的方向。
茄苪村委会文明礼堂。
为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我组织村民学习新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政策,带领50多人次到省内各地考察学习,实地考察给村民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农村经济可以这样搞?”“我们自然条件那么好,我们为什么就发展不起来呢?”他们带着兴奋也带着思考回来,也为我们村下一步的改革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回来后经过激烈的大讨论,我们统一了认识,说干就干。首先我带领村党支部的同志,在废弃闲置多年的茄苪小学旧址上进行改造,建成茄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村党支部还规划建设了党建室、村史馆、文明礼堂、志愿服务中心等诸多功能区,增强了村民对党支部的信心。同时,支部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10余项,聚力强纪律抓落实,聚力提高党支部战斗力,极大提升了村“两委”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和质量,大大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扎实解难题增强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党员干部“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也成为我在茄苪村工作的主要抓手。村支部建齐、建强后,我带领村支部成员着力了解并及时解决过去村民反映多、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有村民反映因雨天较多,加之常有混凝土搅拌车碾压村庄主干道,导致村里路面塌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与村“两委”干部了解情况后,决定整体解决道路问题,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支持等途径筹措资金,完成了道路定连、村道硬化、窄路拓宽等工作,实现村内路路通。
茄苪村委会举办全省民间排球比赛。
对于村民反映的路灯不亮的问题,我们通过架设太阳能灯和夜光灯多盏,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问题;当我们了解到村民王琼才因妻子去世后一蹶不振,自家的5亩虾塘也搁置荒废了,就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无偿出资帮他购买虾苗,协调虾塘技术员予以技术支持,帮助他恢复生产,生活走上了正轨。
当了解到低保户王斌的小女儿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等原因出现弃学倾向,村党支部通过教育扶贫项目,帮她争取到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年扶贫巾帼励志班招生计划的名额,解决了她们一家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我们党支部还带领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人次,清理转运垃圾杂物多吨,新建水塔8座,完成厕所革命工作任务,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化。
一桩桩一件件暖人心的好事,让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村庄矛盾逐渐得到化解。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大伙儿跟着党支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了,村党支部为群众谋福利的心劲更足了,村民的幸福感更强了。
打造新品牌携手奔小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带领村党支部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茄苪村在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品牌。
茄苪村是海南省有名的莲雾生产基地,拥有近千亩的莲雾种基地,在茄苪村周边还有6公里的红树林海岸线,村里的东坡湖、茂才湖和三江镇其他村的湖泊合称为“鹤舞九湖”,有海有湖泊有农田还有红树林,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过去我们是“捧着金饭碗找饭吃”,驻村后,我带领村党支部依托莲雾产业,创建了“三江莲雾”特色品牌,建成了莲雾庄园。我们把产业发展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在庄园内设置了游客接待中心、特色民宿区、农产品展示区、农家餐厅、会务服务区和热带水果采摘园等,形成在庄园内“吃,住、购、游”一体化新业态,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茄苪村向“党建品牌+绿水青山”的资源转化。于此同时,我们还融合党建品牌、生态景观、红色资源等元素,创建了一条“党建阵地-生态景观-红色资源-莲雾基地-莲雾庄园”的旅游新线路,帮助村民通过乡村产业新业态融合,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村振兴之路。
茄苪村“三江莲雾”品牌产品。
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利用自身便利条件,搭建起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培训与茄苪村党建资源之间的桥梁,将党建培训业务引入茄苪村,通过讲好村庄故事,分享茄苪村在党建、人居环境治理、产业融合发展等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使汲汲无名的小村庄逐步进入全省大视野,党建品牌和村庄知名度大幅提升,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会务培训、主题教育、休闲体育等乡村产业新业态融合的快速发展。一年多来,茄苪村承接各地培训考察多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多万元。
“我们之前不敢种莲雾,种出来,还得挑去镇上卖,一天卖不了几十斤,现在游客直接到果园采摘完了,再也不用担心销售的问题。”村民杨子武感慨说。现如今,一辆辆汽车驶进茄苪村,有观光采摘游客、返乡创业者、会议培训者、运动爱好者……,村民的日子就像海南特色农产品莲雾一样,越来越红火。(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者符以福曾任茄苪村第一书记)
(图片由作者提供)
征稿启事
?
往期推荐
喀拉奥依村: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桃棚村:新时代的红色堡垒村
双石村:“荒山”变“金山”
蒙河村:民主治村和谐兴村
郭家桥村:山沟沟飞出“金凤凰”
朱村为什么这样红
阿希者村:“穷山包”变成“富窝窝”
仁南村:昔日“贫困村”如今“幸福村”
周窝村:小康生活有“声”有“色”又有“乐”
杨廖村:留清新乡愁建秀美乡村
大庙桥村:“土坷垃”里种出“金疙瘩”
韩家河村:走上绿色富民路
十五级村:描绘乡村振兴新底色
韦桥村:党群共建“桃花源”
编辑:朱志敏,刘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