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春运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第一个常态化春运。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春运节前15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1.1亿人次、日均2.07亿人次,较年同期(指阴历同期,下同)增长12.5%,较年同期增长6.2%,创历史同期新高,也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春运客流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交通工具变革、出行环境变样、春运流向转向,熙来攘往间,春运的点滴变化,折射出时代巨变,映照着人们不变的团圆情愫,“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交通工具变革,春运人潮涌动
(一)打个高铁回家,千里归途一日还
年6月,时速公里的郑渝高速铁路郑万段全线开通运营,郑州到重庆由之前的10几个小时缩短至最快4个多小时,带动华北、中原与西南地区之间时空大幅压缩。“从北京到重庆曾经要坐超过20小时的绿皮车。有时遇上春运临客列车,甚至需要30~40个小时,车上人挤人,乘坐时间过长,有时下车脚都是肿的。”在北京工作的小序回忆道。今年春节,小序和家人乘坐高铁从北京到重庆,早上6:55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G51次列车通过京广高铁、郑万高铁,下午1:57抵达重庆北站,实现7小时跨越近公里的旅程。截至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大通道、四通八达高铁网络让春运回家路越来越近。
(二)新能源车粉末登场,自驾返乡占比稳步提升
在山西临汾当老板的刘方,今年春节选择自驾新能源车回四川老家过年,全程超过公里、路途20多小时,“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又舒坦,充电也很方便。”刘方坦言。在珠三角地区,浩浩荡荡的摩托车“铁骑大军”曾是春运中一幕牵动人心的场景,“千里走单骑”,顶风冒雨、危险又辛苦。今年春节,来自广西的胡斌、江苏徐州的王庆都选择自驾新能源车回老家过年。数据显示,今年春运节前15天,以自驾为主的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量达到24.8亿人次,较年、年同期分别增长5.2%和25%。
(三)极端天气突袭、返乡旅途总体平稳
今年春运部分地方遭遇极端天气,1月31日(腊月廿一)至2月8日(腊月廿九),湖北、河南等地出现罕见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对铁路、公路、水路运行及航班起降等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铁路运输企业等共同努力下,铁路通过采取接触网热滑除冰、内燃机车打温作业、调整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公路通过迅速清冰除雪、加强巡查巡检等措施,及时有效保障了返乡旅途安全畅通。1月31日至2月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占节前15天比重为62.8%,较年、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9个和1.2个百分点,春运节前返乡出行总体平稳有序。
来源:中国铁路
二、出行环境大变样,返乡囧途变旅途
(一)地方美食上高铁,“舌尖上的列车”温暖返程路
曾经春运火车上是“泡面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通过“铁路”APP一键点餐,高铁沿途各地美食应有尽有。今年春节,乘坐G51从北京回重庆的小序一家,通过一键点餐从郑州东站挑选了羊肉烩面、豆角焖面、狮子头等地方美食。到站后,热气腾腾的饭菜就送到了座位。同时,铁路部门也持续优化列车餐饮供应,结合地域特色进一步丰富餐品种类。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在管内多趟动车组列车上推出莲藕排骨汤、沔阳粉蒸肉、钟祥蟠龙菜、腊八豆猪蹄等“楚菜”盒饭,让旅客品尝正宗荆楚味道。
(二)候车环境大变样,温馨服务暖人心
早年的春运,火车站人挤人、打地铺,候车环境杂乱。如今,随着高铁建成和现代科技进步,一座座现代化铁路客站彻底改变了春运的候车环境。走进当下的苏州火车站,有人刷手机和家人视频聊天,有人在“书香驿站”翻阅报刊,有人在特产商店左挑右选,有人在领取自助下单的咖啡。今年春运期间,哈尔滨站在候车厅设立“百年哈站艺术舞台”,邀请来自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各大高校等艺术团体现场演出。在沈阳站“母爱十平方”温馨小屋,温奶器、微波炉、纸尿裤及接送站一条龙,让宝妈们的归途多了一份暖意。
来源:CCUD曹琳原创
(三)路地携手齐发力、返乡旅途更顺畅
今年春运,各地铁路部门根据铁路大数据,科学分析旅客出行需求,在热门线路和方向通过加开列车、重联等方式及时增加运力投放,持续提升客运服务品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在郑州东到洛阳龙门、南阳东、安阳东等管内热门区间实行高铁公交化开行。北京、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积极加大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市内交通接驳保障力度,畅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北京在春节假期前的2月6日(腊月廿七)至7日(腊月廿八),衔接北京西站的地铁7号线双向延长运营时间0.5小时,衔接北京南站的地铁4号线开往安河桥北站方向的末班车时间延长至23:53。
三、春运流向转向,今年过年不一样
(一)“反向春运”,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曾一直是春运不变的主旋律。今年,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镇到大城市迁徙的“反向春运”成为了新趋势,已经在都市扎根定居的“新城市人”,会选择将家里的老人接到城市里来。根据中国联通智慧足迹的分析,今年春运60岁以上人群的出行量增加了近30%,更多的老年人选择前往子女的工作地团聚。他们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北、湖北、湖南等省份,而主要的目的地则是北京、西安、天津、成都、广州、上海、南京、深圳、长沙等一二线的中心城市。吾心安处,便是吾乡。春运不只有乡愁,也有对新的居处、新的身份的认可。
(二)“游子变游客”,哪里都是团圆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游子变游客”逐渐成为今年春节新风尚。三年疫情防控和长达8天的假期让人们出游的目的地比往年有了更多的选择。多地文旅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人次远超往年,且持续攀升,多地景区也迎来游客的大幅增长,“北上看雪”和“南下避寒”成为春节假期热词。除夕当天,搭载着余名旅客的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缓缓驶离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启精彩的海上新春之旅。
时代更迭、春运嬗变。交通方式演进、城市化进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改变着春运。“此心安处是吾乡”,春运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流动的中国”背后是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国土交通部主任、研究员潘昭宇
备注:
(1)春运节前15天指1月26日(腊月十六)至2月9日(除夕)
(2)春运数据均来自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
参考文献:
(1)春运十变.新华社-02-08
(2)节前15天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1.1亿人次春运出行呈现哪些特点?央视新闻客户端.-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