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第一书记’驻村三年,让我们村通上了自来水,新盖了办公楼,新建了烤烟房,修了村村通和户户通,加固了水库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他们一门心思为村里办实事,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邑县白彦镇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成星感激地对记者说。他口中的两位第一书记,就是该村第一书记尚善军、李海雷。
年4月,根据组织安排,临沂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尚善军、李海雷担任平邑县白彦镇沙庄村“第一书记”,该村是个合成村,下辖4个自然村,全村人口户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花生、地瓜,村内基础实施一度落后,村集体无收入。入村以来,两位第一书记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沙庄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倾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累计协调投入资金余万元,用拼搏和奉献奏响了基层发展最强音,一连串数字让山村焕发新活力,以实干精神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任职村被评为“全市文明村镇”“全市美在农家创建工作先进村居”“全市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让党组织焕发活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尚善军和李海雷深知,过硬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是加快村子发展的关键。沙庄村是个合成村,各个自然村各自为政,凝聚力差。驻村以来,他们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牛鼻子”,重点采取了“五抓五促”工作法。
“五抓五促”工作法内容是抓思想教育促素质提升、抓班子建设促头雁效应、抓制度建设促管理规范、抓星级评定促示范效应、抓阵地建设促服务水平。在抓思想教育方面,坚持每月10号学习日,创新学习方式,采取外出考察、参观工程项目、第一书记上党课、邀请单位党员与村中党员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等形式,改变过去那种照本宣科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党员素质。在抓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有效管理制度12项,进一步推进了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抓班子建设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通过培训学习、外出参观等形式,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时时处处发挥头雁效应。为了开阔村两委成员发展思路,尚善军与李海雷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到兰陵代村、四合、新刘庄等村参观考察,学习其他村的发展经验,集中智慧探讨适合的发展路子,村班子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把党员星级评定作为党支部抓党员管理有效抓手,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对积分高的党员每年七一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驻村以来,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后备干部5名,为沙庄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发展后劲。
另外,打造党建文化阵地。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万元,新建党群便民服务中心,完善各类内部设施,实现了党建、文化、增收、服务四种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通过“五抓五促”工作法,沙庄村的党组织焕发了新活力,党员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支部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党支部书记纳入专业化管理。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常山村是沙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口人长年吃水只能靠村里的一口6米深的露天水井,一直饮用地表水,村民吃水很不卫生。原有管道严重老化,村里经常断水。吃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常山村。年4月尚善军、李海雷入村后,看到群众期盼的眼神,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村民吃上放心的自来水。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水,他们跑遍市、县、镇水利部门,最后争取派驻单位和县水利部门的支持,筹资50万元自行建设饮水工程。并通过各种关系请来了水利局的专家帮忙,在村北的花椒树林中勘测到了水源,最终一眼多米的深水井冒出了汩汩甘泉,又多方筹措资金,重新铺设了管道,建设了泵房,投资50余万元的饮水工程顺利竣工。
如今村民在家打开水龙头就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村民感激地说:“十几年未解决的饮水问题让“第一书记”解决了,“第一书记”来俺村真的是来干实事的!”
此外,他们还积极协调争取水利部门,完成了村内小水库清淤加固,增加库容量12万立方,可灌溉耕地面积达亩,极大增加了土地经济效益,增加村民收入;把沙庄、丁庄、刘岭三个自然村饮用水工程列入两年攻坚计划,由县水利局投资铺设饮用水管道至村民家中,彻底解决了另外3个自然村的安全饮水问题。
让群众走最好的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理谁都懂,但路却不是那么好修的。也是因为没有路,沙庄的3个村想串门都需要绕很远的山路,从常山村到刘岭村10分钟的直线距离,往往要走上40多分钟。为此,尚善军和李海雷争取交通部门和单位支持,将连接3个村子米的村村通工程已列入三年攻坚计划,路基和小桥涵由单位负责建设,路面硬化由县交通局负责,投资余万元连接3个村子的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解决了3个自然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问题。为了保障施工期间工程进度和质量,他们一天到晚盯在工地,从设计、征地、施工等方方面面需要协调,忙忙碌碌几个月,连周末都难得回城休息,切实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在解决完连接3个自然村的村村通道路,尚善军和李海雷又考虑如何提升改建刘岭-沙庄村村村通道路。刘岭村是沙庄的一个自然村,村庄处在大山深处,村子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会车困难,村民生产生活不便,迫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拓宽改造这条道路一直是刘岭村村民梦寐以求的事情。他们在了解了广大村民迫切愿望后,想尽了各种办法,最终在派驻单位关心支持下,总投资余万元,总长0米,路面宽6米的沥青路在一个月内全部竣工,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村民走在干净宽敞的柏油路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止如此,他们还争取单位支持,硬化沙庄小学门前平方道路;争取20万元交通专项资金,硬化了一条生产路;完成了00平方米的户户通道路硬化,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1米,深受群众欢迎。
让村庄富裕起来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要想让帮扶村甩掉穷帽,就要解决村集体无收入问题。沙庄村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土地贫瘠且缺水。面对这一难题,一开始尚善军、李海雷感到束手无策,通过半年多的反复调研,他们发现村内有种植黄烟的传统,于是决定突破山区村庄的资源困境,结合山区土地特别适合种黄烟的特点和政策优势,在黄烟种植上作文章,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黄烟特色产业。他们积极帮助村里成立了两个合作社,流转土地亩地。针对原有烟炕不足情况下,和烟草公司共同投资20万元建设5间烤烟房,出租给合作社,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同时,带动村内50余名贫困群众年增收元。为进一步完善配套,拉长黄烟产业链,他们还协调烟草公司和水利部门打机井3眼,将2座年久失修的小水库进行了清淤加固,架设了米用电线路,有效解决了黄烟灌溉问题。
同时,他们还根据山区光照充足、遮挡物少的特点,充分利用村民闲置的屋顶发展户用光伏,筹资万元建成KW户用光伏,实现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带动30户村民年增收元。争取专项资金50万元,投入认养一头牛项目,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此外,还争取认养一头牛牧业项目,流转土地余亩,可为村集体年增收8万元。通过多渠道多元化增加村集体收入,结束了沙庄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历史,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
让村庄更有颜值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尚善军和李海雷还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工作重要任务。围绕倡导新风尚、打造新生活,建成2处乡村大舞台、2处健身广场、1处公墓,建设绿化池50个,粉刷墙体0万平方米、制作墙绘平方米,安装路沿石0米,新建农家书屋1处、乡村记忆馆1处,修建景观水渠米,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村庄越来越漂亮,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倍增。
这一连串的数字,改变了沙庄村落后的面貌,改变了沙庄人的生活,一个生态良好、景色秀美、宜居宜业的美丽沙庄已经初见雏形。村庄在外打工人员的回到村庄,完全认不出村庄的样子,仿佛到了另外一个桃源世界,纷纷竖起大拇指,为第一书记点赞。
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善,他们还注重提升村风民风。积极联系临沂柳琴剧团等送演出下乡10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加强村庄规范化治理,制定村规民约,组织评选出21名“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美在农家示范户”进行表彰,村风民风越来越好。
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是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尚善军与李海雷始终把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实际情况,定期走访帮扶,完成贫困户自查,扶贫项目利益链接按规定发放到贫困户。
贫困户王安友,身体体弱多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家属长年出走,自己一个人拉吧一个女孩子,日子过的紧巴巴。尚善军、李海雷入村以来,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他的实际情况,多次争取有关部门,为他办理了危房改造、希望小屋,贫困学生救助等等,为他解决了生活困难,让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两位第一书记是个好书记,时时处处为咱老百姓着想”。王安友感激地说。
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政策支持,为7户贫困户改造了危房,为18户贫困户硬化了院子、粉刷了房屋,为25户残疾人硬化了院子,为20名贫困户申请了扶贫项目资金补助,为2名贫困儿童建成了“希望小屋”。还争取派出单位、爱心企业、临沂慈善总会等物资,利用“六一、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贫困儿童、困难党员、贫困户、困难大学生等弱势群体,2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1万元,切实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温暖。医院、医院,为全村名老年人免费查体和义诊送药6次,受到老年人欢迎。
让疫情防线更牢固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尚善军、李海雷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团结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将基层防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组建了有效的村级防护体系,身先士卒,坚持一线值守。村防疫物资紧缺,协调资金为村值班点送来了酒精、84消毒液和方便面,并捐款元。在他们和村支两委成员带动下,全村人人自觉行动,全力以赴参与到了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利用村村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