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节约7毛钱走断腿到家家户户通 [复制链接]

1#

程坤祥在验收今年实施的小型饮水工程。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谭钰欣实习生刘航重庆南川区庙坝村报道

“30年河东,30年河西,莫欺少年穷!”重庆市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程坤祥,对着封面新闻记者动情地说道。

三十多年前的一天,程坤祥到鱼泉乡(现山王坪镇)办事,被一个同龄人在背后喊“高山棒”。因为庙坝村地处大山深处,村民又特别穷,“高山棒”是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称呼。“当时我年轻气盛,硬生生追了好几里路和他争执了一番。”程坤祥说,回过头来一想,当时的庙坝确实太穷了,才让别人看不起,也怪不得别人。

如今,庙坝村以种植黄连、笋竹,养殖中蜂和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从年到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5倍,80%的村民在城里买了商品房,一半的村民拥有了自家的小汽车。村庄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生活红红火火。

程坤祥说,现在大家都以“高山棒”自居,前两年他去注册农家乐名字的时候,发现“高山棒”居然已经被人抢先注册了,“腰包鼓了,大家的自信心就足了,还愿意当这个‘高山棒’哩!”

庙坝村集体资产收益实物分红。

曾经:吃不饱饭借米度日为了节约7毛钱“走断腿”

9月22日,秋分时节,天空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蒸腾的雾气弥漫在山间,把庙坝村也裹了起来。

程坤祥的小儿子早早起床,准备开着家里的车,下山去水江镇买些肉。中午,自家农家乐“遥泽居”要接待城里来的客人。程坤祥一个劲地叮嘱儿子:“现在虽然路好走了,但也要当心,开车慢点。”

57岁的程坤祥是土生土长的庙坝村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三元庙坝石旮沓,红苕洋芋包谷粑”,庙坝村因为地处靠近武隆区的大山里,位置偏僻,又处在高寒地区,再加上村里耕地少,村民们过去只能依靠种植玉米、土豆、红薯等旱地作物维持生计,但这些农作物不足以让他们吃饱穿暖。

程坤祥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三社村民刘绪福家里揭不开锅,大清早走土路到山王坪集市找亲戚借米。据程坤祥回忆,刘绪福回程路上因为天黑路滑摔了跤,背篓里十几斤大米撒了一地。可刘绪福家里的媳妇和两个小孩都眼巴巴地等着这一背篼的米开伙。当时天黑,没法捡起米来,急得刘绪福这个山里汉子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老刘只能空手回家,那天晚上,一家四口都饿了肚皮。

一天后,刘绪福赶紧跑回掉米的地方,打算把米捡起来掏干净再吃。但是米里头尽是泥沙、树叶,怎么也淘不干净。“还不是只有硬着头皮煮来吃。“程坤祥回忆起来情绪低落,“那时候我们就有这么穷。”

吃不饱还不是困难生活的全部,出行同样不便。“望得到屋,走得人哭”是庙坝村人编的顺口溜,真就是山高坡陡,没有成型的公路。

哪个村民想去邻社的亲朋家串个门,早上出发,中午才能到。至于到乡坝里赶场,就更是一件大事情,通常天不亮就出门,天黑后才回家。

“八几年的时候,家里衣服不多,为了赶场,前一天晚上换上干净的衣服裤子鞋子,第二天靠着双腿走拢场镇,就是一身的泥巴,太累了,直接瘫坐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感觉腿都断了!”当年,程坤祥最大的梦想就是平时吃得饱饭,赶场坐得起7毛钱的公交车。

庙坝村举行中药材种植(黄连)技术培训会。

改变:产业结构调整村民腰包鼓了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大山深处一个个新思想萌芽了。

程坤祥虽然只是初中毕业,可也算庙坝村少有的“文化人”。年,还是小程的程坤祥被选为村委会主任。那年,不到30岁的小程意识到庙坝村不能再继续穷下去了。他发现,平均海拔米的庙坝,土壤和气候均适宜黄连的生长。

说干就干,程坤祥率先在村里种植了2亩黄连,一方面是探索积累黄连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也给村民起示范作用。年,程坤祥的黄连年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种植黄连50亩,仅此一项,农民就增收70余万元。庙坝村成功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年,程坤祥再次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已是中年汉子的老程又发动村民增加黄连种植量,使全村黄连种植面积达到亩。光靠村民们自个干还不够,程坤祥又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来资金,以村委会的名义组织发放10台撞黄机,改变原来人工撞黄连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后,山王坪镇党委、政府看到庙坝人的努力,也积极帮扶,聘请来中药材种植专家,组织村民开展黄连种植技术培训。庙坝村的黄连种植业在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红红火火。

除了黄连种植业,程坤祥又看准了方竹笋的发展前景,利用国家荒山造林政策,组织村民栽种方竹亩。山王坪镇政府也从扶持产业的角度出发,免费向村民发放了近10万株方竹笋苗,为庙坝村竹笋种植业奠定了基础。到了年,全村笋竹产值已超过万元。

这些还不是庙坝村的全部产业,近年来,蜂蜜成为庙坝村又一个支柱产业。年,南川区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包括庙坝村在内的大金佛山区被划定中华蜜蜂种源保护区。于是,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支持下,程坤祥又带头在庙坝村发动中蜂养殖。

年,山王坪镇政府、庙坝村村委会为村民发放中蜂蜂箱,其中建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0个,一般户每户2个,奠定了全村发展中蜂养殖的产业基础。中蜂养殖在这两年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全村蜂群已从年的群发展到年的1群,产值达到万元。今年,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还为村里产的蜂蜜申请了“百花·黑叶猴”商标,提高了品牌价值。庙坝人因为发展蜂蜜,让自家的幸福生活更加“甜蜜蜜”。

夏春学(左一)正在收黄连。

如今:家家户户通水泥路“乡咔咔”变成“香馍馍”

年,山王坪景区至庙坝村的公路油化工程完工,道路串联起了景区和乡村。庙坝村承接了山王坪景区火爆后的溢出效应,大量游客前来就餐、住宿。为了推进“快进畅游”工程,5年来,庙坝村建设骨干道路25公里,3条出村通道全部油化,并升级改造通社支路、入户路、院坝路15公里。路的瓶颈打通了,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庙坝,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喜爱。

如今的庙坝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春可观花、夏可避暑、秋可赏叶、冬可玩雪,四季美景不断,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

瞄准发展前景,程坤祥又发动村民开办了农家乐。年,程坤祥对自家旧房进行了改造,装修出了6间客房,当年即实现旅游收入2万元。随着庙坝村旅游人气的不断上涨,年,他又向农行贷款60万元,向朋友借款20万元,建起了有21间客房的农家乐“遥泽居”,每年的各项产业纯收入已超过了20万元。

夏春学(右一)正在检查蜂箱,查看蜂巢形状。

有了带头人,全村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夏天,包周、包月、长租房需求剧增,使得村里的5家农家乐一房难求。年庙坝村旅游收入达到万元。

52岁的建卡贫困户夏春学在年底成功脱贫。而他脱贫正是靠着交通畅通后,乡村旅游兴旺后带来的。今年疫情期间,夏春学还专门买了水果、牛奶到村里防疫点,送给值守人员。“当了这么多年贫困户,现在脱贫了,一定要好好感谢党和政府,也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夏春学质朴地说道。

收入增高了,家乡变美了,村民们更相亲相爱了,庙坝,这个不被人看好的“乡咔咔”变成了人人向往的“香馍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